记录中国 乡村振兴 以前瞻思维服务乡村振兴

以前瞻思维服务乡村振兴
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,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与从业机构保持前瞻性,既要“想在前面”,更要“干在前面”。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,是对金融业发展理念与能力的考验。

这一考题并不简单。过去的金融帮扶政策是否还要延续?可能出现哪些新的风险点?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需要哪些金融服务支持?这些重要且紧急的问题,都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悉心梳理,认真解答。

比如,多年实践已经证明,扶贫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、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发育等方面,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,是金融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。那么接下来,“扶贫人口小额信贷”是否要改变?对此,监管部门近日已经做出回答:将变“扶贫人口小额信贷”为“脱贫人口小额信贷”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政策支持力度更大,覆盖范围更广,群众得实惠也更多。

看似细微的改动,实则是对当前形势的及时洞察和调整。政策需要延续,但又不是简单机械的延续,“扶上马再送一程”的核心是要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和稳定,也就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内,既要对现有金融帮扶政策进行梳理、调整、优化和完善,更要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。

确保平稳过渡的一个重要基础,是结合实际情况,作出准确判断,尽可能让金融支持走在需求前面。我们看到,在四川银保监局推动下,当地机构综合分析县域有效信贷需求,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,加大信贷资金投放,缓解地区信贷供给不平衡,有效支持城乡融合发展。2020年,该省128个县平均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,吸收资金主要用于反哺当地农村农民,一大批“美丽新村升级版”建设成效显著。

我们还看到,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,贵州安置点多、搬迁群众多,这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。如何才能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、有就业、逐步能致富?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金融服务是关键。比如,推动银行机构全力支持安置区发展配套产业,重点做好产业培育与就业帮扶,支持学校、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,做好搬迁群众建档评级授信工作,支持其就业创业、发展产业。又如,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救助类保险,对搬迁群众因病、因灾、因意外、因失业等造成的损失或费用提供保险保障。

四川、贵州等地的探索,传递出的是金融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信号。

可做的还有很多。对金融机构来说,还应当认识并不断挖掘乡村振兴的巨大价值,不应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当下,以完成监管部门交代的任务为最终目标,而要再往前看看,要看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,金融机构存在的无限可能。比如,加强体系化建设,逐步构建“三农”金融服务生态圈;推进数字化转型,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金融银行;丰富特色保险产品,在织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网的过程中,保险机构也能不断积累创新探索的经验,等等。

2021全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暨乡村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0852-553535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jilu@iitv.tv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